危險源辨識是安全工作的基石,做好危險源的辨識有利于各項安全管理活動的開展。班組中要想做好危險源辨識,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式全面細致地進行。
為了準確的辨識出危險源,進行風險評價,以便采取控制措施
適用于所有施工生產、管理、輔助生產、生活場所。
1)工作環(huán)境:包括周圍環(huán)境、工程地質、地形、自然災害、氣象條件、資源交通、搶險救災支持條件等;
2)平面布局:功能分區(qū)(生產、管理、輔助生產、生活區(qū));高溫、有害物質、噪聲、輻射、易燃、易爆、危險品設施布置;建筑物、構筑物布置;風向、安全距離、衛(wèi)生防護距離等;
3)運輸路線:施工便道、各施工作業(yè)區(qū)、作業(yè)面、作業(yè)點的貫通道路以及與外界聯(lián)系的交通路線等;
4)施工工序:物資特性(毒性、腐蝕性、燃爆性)溫度、壓力、速度、作業(yè)及控制條件、事故及失控狀態(tài);
5)施工機具、設備:高溫、低溫、腐蝕、高壓、振動、關鍵部位的備用設備、控制、操作、檢修和故障、失誤時的緊急異常情況;機械設備的運動部件和工件、操作條件、檢修作業(yè)、誤運轉和誤操作;電氣設備的斷電、觸電、火災、爆炸、誤運轉和誤操作,靜電、雷電;
6)危險性較大設備和高處作業(yè)設備:如提升、起重設備等;
7 特殊裝置、設備:鍋爐房、危險品庫房等;
8)有害作業(yè)部位:粉塵、毒物、噪聲、振動、輻射、高溫、低溫等;
9)各種設施:管理設施(指揮機關等)、事故應急搶救設施(醫(yī)院衛(wèi)生所等)、輔助生產、生活設施等;
10)勞動組織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機工程學因素等。
1)為了便于進行危險源辨識和分析,首先應對危險因素與危害因素進行分類
2)危險源辨識準備
3)危險源辨識方法
4)危險源辨識的確定要點(后續(xù)說明)
風險評價應由有關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成立評價小組,在熟悉作業(yè)現場、相關法規(guī)、標準、評價方法后方能進行。包括專家打分評價法和條件危險性評價法(LEC法)。
1、專家打分評價法
1)由評價小組(一般5~7人)對本單位、本項目已辨識出的危險源進行逐個打分,根據分值大小確定一般危險源和重大危險源。在評價時要考慮:A傷害程度;B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C法律法規(guī)符合性;D影響程度;E資源消耗等因素。其分值大小見《危險源評價專家打分法分值表》。
2)評價時,對應《危險源評價專家打分法分值表》,幾人同時對某一危險源進行打分,然后由主持人將各位專家的分值相加,再除以人數,所得分數即為危險源和級別分數。綜合得分在12分以下為一般危險源,12分以上為重大危險源;當A=5和B=5時,也應定為重大危險源。評價情況填入《危險源(專家打分法)評價表》內。
2、 作業(yè)條件危險性評價法(LEC法)
1)作業(yè)條件危險性評價法用與系統(tǒng)風險有關的三種因素之積來評價操作人員傷亡風險大小,這三種因素是:L(事故發(fā)生的可能性)、E(人員暴露于危險環(huán)境中的頻繁程度)和C(一旦發(fā)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2)由評價小組專家共同確定每一危險源的LEC各項分值,然后再以三個分值的乘積來評價作業(yè)條件危險性的大小,即:D=LEC
3)將D值與危險性等級劃分標準中的分值相比較,進行風險等級劃分,若D值大于70分,則應定為重大危險源,危險源評價情況填入《危險源(LEC法)評價表》內。
1、 按導致事故和職業(yè)危害和直接原因進行分類,共分為六類:
1)物理性危險源
2)化學性危險因素與危害因素:
3)生物性危險因素與危害因素
4)心理、生理危險因素與危害因素
5)行為性危險因素與危害因素
6)其他行為性危險因素與危害因素
2、危險源辨識準備。在危險源辨識前,各單位負責此項工作的人員應作好充分準備:
1)各級管理者要高度重視,在人員、時間、和其他資源上給予支持和保證;
2)必須由懂專業(yè)、有經驗的人員組成辨識小組,如生產經理、技術經理、安全特派員、施工隊長、工程師、技術員、安全員、班組長、絞車司機、管庫員、調度員、現場施工人員;
3)識別和應用的法律法規(guī)要全,基本覆蓋本單位、本項目的所有施工、作業(yè)(工作)及設備(設施);
4)對參加辨識的員工掌握辨識范圍和類別的基本情況,了解法律法規(guī)對本單位、本項目安全具體要求;
5)資料準備齊全;
6)首先確定業(yè)務活動內容及活動場所,然后開始對危險源及其潛在風險進行辨識。
3、危險源辨識方法
1)調查法:辨識小組按上述內容在現場進行調查、辨識;
2)安全檢查表辨識法:辨識小組按辯識內容編制安全檢查表,進行辨識;
3)經驗法:辨識小組按辯識內容,結合以往經驗進行辨識;
4)經辨識的危險源填入《危險源調查表》內。
4、 危險源辨識的確定要點
1)重大危險源是指能導致重大事故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具有傷亡人數眾多、經濟損失嚴重、社會影響大的特征。
2)危險險源一般出現在:冒頂、突水涌水、煤層瓦斯、斜豎井提升、掘進爆破、基礎開挖、起吊作業(yè)、多人高處作業(yè)、高壓電氣、鍋爐壓力容器、油料、爆破物品貯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