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設備管理當前面臨的最主要挑戰(zhàn),是在既有的各類管理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尋找一種新的方法和途徑,將設備管理的知識、技術方法和信息控制能力融合在一起。并將相關的各類主要因素構建成為一個開放的控制與反饋系統,使設備在其壽命周期內各個階段的管理都可按各自的特性有機結合在一起,由此實現設備資產投資價值的最大化和運行效能的極限化。以下是設備邦小編搜集到的一些現代設備管理的新理念,與大家分享。
理念一:設備管家制 設備管家制是以產品為中心、以點檢為核心裝備保障管理體制,企業(yè)產品作業(yè)線上的事由三位一體的基層設備管理機構即產線設備管家來實施,充分調動基層員工的積極性,形成領導和基層兩個積極性,追求裝備價值的最大化。 設備管家制度是一種適應于市場經濟的企業(yè)設備管理方式,這個不是解決設備修理技術,而是在改革和提升企業(yè)設備管理,包括以下十點內容: 1.把“科學發(fā)展觀”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作為“設備管家”的指導思想,并努力貫徹到企業(yè)相關的設備管理工作中去; 2.以“全員參加的服務與產品維修”的理念,作為“設備管家”開展業(yè)務的基礎,用當家作主的思路和方法,來推進企業(yè)產品主要作業(yè)線設備的管理工作; 3.建立企業(yè)“設備管家”的組織體制,以設備系統的“專職點檢”(或設備員)為組長,組成“操作系統的崗位點檢”和“工程技術系統的專業(yè)精密點檢”這三位一體的設備管家團隊,以分別管理好企業(yè)作業(yè)設備為已任; 4.“設備管家”管理設備的重點是:企業(yè)產品作業(yè)線上的關鍵設備(有隱患的設備),以及這些關鍵設備上的狀態(tài)控制點,其余的則實施分級管理; 5.“設備管家”體系,按三位一體的點檢團隊,實施全員參加的服務與產品的維修管理,積極推行并組織好企業(yè)各部門的“自主維修”工作; 6.按照“點檢的實務:點檢前期的五準備和點檢作業(yè)的五要素”,開展“設備管家體系”的本職之點檢工作,為企業(yè)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基礎保障; 7.按維修策略,實施預防維修和預知維修相結合的方針,對所管轄的設備及其隱患,要有預測的能力,將其處理在突發(fā)故障前,確保產品作業(yè)設備的安全、順行; 8.做好產品作業(yè)設備相關信息的記錄、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積累經驗,全面掌握所管轄設備的運行狀態(tài); 9.加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設備管理基礎知識,按時、有準備地參加每月一次的設備管理研討會,報告所管轄設備的運行狀態(tài)、發(fā)生的問題及處理的結果; 10.強化產品作業(yè)過程的企業(yè)成本核算,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經營對策來處理,做到確?!百Y產運營高效率”并又好又快地完成企業(yè)經營任務。 理念二:賽車式維修管理模式 近年來,歐洲國家受到方程式賽車的啟發(fā),將賽車式(PITSTOP)維修管理導入企業(yè),由一般停機維修逐漸過度和引申到PITSTOP式維修。賽車式維修管理的目標是:提高設備的可用率,降低事后糾正性維修, 控制維修時間,控制維修費用。賽車式維修管理實質是"事后維修"、"項目管理"、"關注速度"和"關注行為"幾個事件的交集。 賽車的勝負就在分秒之間,常規(guī)停車、加油、搶修的差異決定了比賽的勝負。一般停機下的維修活動主要包含預防性維修或者糾正性維修,以及調整、安裝等內容。賽車式緊急搶修(PITSTOP)工作負荷將主要時間放在準備階段,這樣在實施階段以最大的工作負荷,最短時間完成任務需求,完成工作之后,還需要一個總結評價的過程。與一般檢修比較,賽車檢修的準備工作量和檢修投入強度加大。
可以說,從一般的停機修理到賽車式緊急搶修(PITSTOP),組織需要做一系列變革:良好的團隊合作、明確的任務和責任定義、暢通和準確的溝通、精湛的狀態(tài)監(jiān)測技術應用、持續(xù)改善、不斷的技術設計與優(yōu)化、建立基準和不斷對標、培訓與實踐。
上圖是某企業(yè)在賽車式搶修(PITSTOP)前,進行了16小時不可控停機的原因樹分析,歸結為人-機-料-法-環(huán)等要素,由此來研究針對性的措施。一個良好的賽車式檢修過程,需要一個不斷優(yōu)化的PDCA過程。具體就是從后勤準備到組織計劃,到操作執(zhí)行,最后到評價反饋。多次循環(huán),鑄就一直賽車式檢修隊伍。 理念三:重視人機互動 按照智能制造的生產模式,生產系統中所有設備和加工對象都要具備信息交換和信息處理的功能,即M2M技術,但其實更重要的人和設備的聯系,即人機互動性。 設備管理的發(fā)展過程,是人機相互作用的動態(tài)過程。人作用于機械設備,生產出物質財富;機械設備反作用于人,完善和豐富了人的勞動技能。通過技術、經濟、組織等措施,對設備進行經濟性、基礎性管理,正確使用、精心保養(yǎng)、科學維修,適時改造及更新,使設備長期保持良好狀態(tài),不斷改善裝備水平,充分發(fā)揮設備效能,為生產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從而達到人機關系的綜合平衡,實現科學、合理、高效地管理設備。 如何加強設備管理的人機互動性,實現人機關系的綜合平衡,企業(yè)應從以下六個方面做起。 1.強調系統化,統籌安排 這就是運用系統思想和系統分析方法來指導設備管理的實踐活動,解決和處理設備管理的實際問題。系統化,要求人們認識所有生產設備就是一個系統。應用系統分析方法,即從總體角度來認識問題,以防止片面性和局部性的影響,統籌安排設備管理工作。 2.強調人的素質 設備管理中人的素質是非常重要的。這里所說的素質,指的是廣義的素質,是人們具有知識和能力的總和。使用和管理設備都是人去做的,人的素質高低和設備管理的發(fā)展有直接關系。設備的磨損是不可避免的,而人的潛力是無窮的。企業(yè)應設置專門的培訓機構,對員工強化設備管理、使用、維護保養(yǎng)意識教育,要提高員工的敬業(yè)愛崗職業(yè)素質,加強責任感;強化設備管理人員培訓,提高設備管理人員的業(yè)務技術水平及管理水平,以保證人的最大潛能的充分發(fā)揮,從而保證設備管理目標的順利實現。 3.廣泛地運用先進的管理理論和方法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這就要求設備管理人員要不斷補充新知識,汲取先進的管理理論和方法,并善于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真正做到與時俱進,提高設備管理水平。 4.加強信息工作 對設備信息的采集、分析、反饋等的要求越來越高,即強調及時、正確。設備管理人員必須利用現代技術,建立完善的設備技術檔案,做到各種臺帳齊全,數據正確;加強配件計劃性進購、合理貯存;強化全員設備管理意識,形成全員設備網絡管理,責任到崗到人。重視設備使用、維修技術和費用情況的信息反饋,以便有效、及時、正確地傳遞信息和使用信息,促進設備信息管理的現代化。 5.強調不斷創(chuàng)新,樹立科學的發(fā)展觀 要積極促變,不斷創(chuàng)新。在保證設備正常運轉的狀態(tài)下,要不滿足于現狀,從先進性、經濟性、可行性、合理性配套上去選型設備,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進行技術改造,從而使機械設備更加適應工業(yè)企業(yè)生產的需要。 6.重視理論聯系實際 設備管理者在實踐中必須充分發(fā)揮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因機制宜地將設備管理和設備維護、保養(yǎng)、維修相結合,才能科學、高效、合理地進行設備管理。 正如智能制造不是要讓機器代替人,而是人與設備融為一體,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形成新的生產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企業(yè)只有加強設備管理的人機互動性,注重人的因素,科學、高效地管理設備,才有利于企業(yè)的長遠發(fā)展。 此外,現代設備管理還出現了電子維護或稱之為智能化維護、設備的綠色維修與健康管理等新理念。其中,電子維護在設備管理方面的表現包括電子化檢測、電子信息流、電子化分析、電子化知識管理、電子化維護手冊、電子化學習等內容;而設備的綠色維修與健康管理是貫穿于設備全壽命周期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