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儲位管理
1
現代倉儲管理與傳統(tǒng)的倉儲管理相比,更加注重倉儲的時效性,是一種動態(tài)的管理,重視商品在揀貨出庫時的數量位置變化,從而配合其他倉儲作業(yè)。儲位管理就是利用儲位來使商品處于“被保管狀態(tài)”并且能夠明確顯示所儲存的位置,同時當商品的位置發(fā)生變化時能夠準確記錄,使管理者能夠隨時掌握商品的數量、位置,以及去向。
儲位管理的對象
2
儲位管理的對象,分為保管商品和非保管商品兩部分。
1、保管商品
保管商品是指在倉庫的儲存區(qū)域中的保管商品,由于它對作業(yè)、儲放搬運、揀貨等方面有特殊要求,使得其在保管時會有很多種的保管形態(tài)出現,例如托盤、箱、散貨或其它方式,這些雖然在保管單位上有很大差異,但都必須用儲位管理的方式加以管理。
2、非保管商品
a、包裝材料。包裝材料就是一些標簽、包裝紙等包裝材料。由于現在商業(yè)企業(yè)促銷、特賣及贈品等活動的增加,使得倉庫的貼標、重新包裝、組合包裝等流通加工比例增加,對于包裝材料的需求就愈大,就必須對這些材料加以管理,如果管理不善,欠缺情況發(fā)生,影響到整個作業(yè)的進行。
b、輔助材料。輔助材料就是一些托盤、箱、容器等搬運器具。目前由于流通器具的標準化,使得倉庫對這些輔助材料的需求愈來愈大,依賴也愈來愈重。為了不影響商品的搬運,就必須對這些輔助材料進行管理,制訂了專門的管理辦法。
c、回收材料。回收材料就是經補貨或揀貨作業(yè)拆箱后剩下的空紙箱。雖然這些空紙箱都可回收利用,但是這些紙箱形狀不同,大小不一,若不保管起來,很容易造成混亂,而影響其它作業(yè),就必須劃分一些特定儲位來對這些回收材料進行管理。
儲位管理的原則
3
儲位管理與其他管理一樣,其管理方法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其基本原則有以下三個:
1、儲位標識明確
先將儲存區(qū)域詳細劃分,并加以編號,讓每一種預備存儲的商品都有位置可以存放。此位置必須是很明確的,而且經過儲位編碼的,不可以是邊界含糊不清的位置,例如走道、樓上、角落、或某商品旁等。需要指出的是倉庫的過道不能當成儲位來使用,雖然短時間會得到一些方便,但會影響商品的進出,違背了儲位管理的基本原則。
2、商品定位有效
依據商品保管方式,應該為每種商品確定合適的儲存單位、儲存策略、分配規(guī)則,以及其它儲存商品要考慮的因素,把貨品有效的配置在先前所規(guī)劃的儲位上,例如是冷藏的商品就該放冷藏庫,流通速度快的商品就該放置在靠近出口處,香皂就不應該和食品放在一起等等。
3、變動更新及時
當商品被有效地配置在規(guī)劃好的儲位上之后,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儲位的維護,也就是說商品不管是因揀貨取出、或是商品被淘汰,或是受其它作業(yè)的影響,使得商品的位置或數量發(fā)生了改變時,就必須及時地把變動情形加以記錄,以使記錄與實物數量能夠完全吻合,如此才能進行管理。由于此項變動登錄工作非常繁瑣,倉庫管理人員在繁忙的工作中會產生惰性,使得這個原則是進行儲位管理中最困難的部份,也是目前各倉庫儲位管理作業(yè)成敗的關鍵所在。
儲位管理的方法與步驟
4
儲位管理基本方法就是對儲位管理的原則的靈活運用,具體方法步驟如下:
(1)、先了解儲位管理的原則,接著應用這些原則來判別自己商品儲放需求。
(2)、對儲放空間進行規(guī)劃配置,空間規(guī)劃配置的同時選擇儲放設備及搬運設備。
(3)、對這些保管區(qū)域與設備進行儲位編碼和商品編號。
(4)、儲位編碼與商品編號完成后,選擇用什么分配方式把商品分配到所編好碼的儲位上,可選擇人工分配、計算機輔助分配、計算機全自動分配的方法進行分配。
(5)、商品分配到儲位上后,要對儲位進行維護。要做好儲位維護的工作,除了使用傳統(tǒng)的人工表格登記外,也可應用最有效率、最科學的方法來執(zhí)行。而要讓這維護工作能持續(xù)不斷的進行就得借助一些核查與改善的方法來監(jiān)督與鼓勵。
以上就是儲位管理的進行步驟與方法。
附:倉庫貨物擺放的五種方法與十一條原則
定位儲放(DedicatedLocation)
每一儲存貨品都有固定儲位,貨品不能互用儲位。
選用定位儲放的原因在于:
(a) 儲區(qū)安排有考慮物品尺寸及重量(不適隨機儲放)。
(b) 儲存條件對貨品儲存非常重要時。例如,有些商品必須控制溫度。
(c) 易燃物必須限制儲放于一定高度以滿足保險標準及防火法規(guī)。
(d) 依商品物理特性,由管理或其它政策指出某些商品必須分開儲放。例如化學原料和藥品。
(e) 保護重要物品。
“優(yōu)點”
1.每種貨品都有固定儲放位置,揀貨人員容易熟悉貨品儲位。
2.貨品的儲位可按周轉率大小或出貨頻率來安排,以縮短出入庫搬運距離。
3.可針對各種貨品的特性作儲位的安排調整,將不同貨品特性間的相互影響減至最小。
“缺點”
儲位必須按各項貨品最大在庫量設計,因此儲區(qū)空間平時的使用效率較低。
適用范圍:
(a) 廠房空間大。
(b) 多種少量商品的儲放。
隨機儲放(RandomLocation)
每一個貨品被指派儲存的位置都是經由隨機的過程所產生的,而且可經常改變;也就是說,任何貨品可以被存放在任何可利用的位置。隨機原則一般是由儲存人員按習慣來儲放,且通常按貨品入庫的時間順序儲放于靠近出入口的儲位。
“優(yōu)點”
1.對操作人員比較方便;
2、能夠較充分利用空間
隨機儲放的缺點與適用范圍
“缺點”
1.貨品的出入庫管理及盤點工作的進行困難度較高。
2.周轉率高的貨品可能被儲放在離出入口較遠的位置,增加了出入庫的搬運距離。
3.具有相互影響特性的貨品可能相鄰儲放,造成貨品的傷害或發(fā)生危險。
隨機儲放較適用于下兩情況:
(a) 廠房空間有限, 盡量利用儲存空間。
(b) 種類少或體積較大的貨品。
分類儲放(ClassLocation)
定義:所有的儲存貨品按照一定特性加以分類,每一類貨品都有固定存放的位置,而同屬一類的不同貨品又按一定的法則來指派儲位。
分類儲放通常按(a)產品相關性(產品需求相關性圖表)(b)流動性(產品空間周轉分布圖)(c)產品尺寸、重量(如產品搬運單元分布圖)(d)產品特性(產品熱銷性分布圖)來分類。
分類儲放的優(yōu)缺點與適用范圍
“優(yōu)點”
1.便于暢銷品的存取,具有定位儲放的各項優(yōu)點。
2.各分類的儲存區(qū)域可根據貨品特性再作設計,有助于貨品的儲存管理。
“缺點”
儲位必須按各類貨品最大在庫量設計,因此儲區(qū)空間平均的使用效率較低。
分類儲放適用于以下情況:
(a) 產品相關性大者,經常被同時訂購。
(b) 周轉率差別大者。
(c) 產品尺寸相差大者。
分類隨機儲放(RandomWithin Class Location)
每一類貨品有固定存放位置,但在各類的儲區(qū)內,每個儲位的指派是隨機的。
“優(yōu)點”
可吸收分類儲放的部份優(yōu)點,又可節(jié)省儲位數量提高儲區(qū)利用率。
“缺點”
貨品出入庫管理及盤點工作的進行困難度較高。
分類隨機儲放兼具分類儲放及隨機儲放的特色,需要的儲存空間介于兩者之間。
共享儲放(UtilityLocation)
在確定知道各貨品的進出倉庫時刻,不同的貨品可共享相同儲位的方式稱為共享儲放。共享儲放在管理上雖然較復雜,所需的儲存空間及搬運時間卻更經濟。
儲位管理要點
儲位指派法則
可與隨機儲放策略、共享儲放策略相配合的法則
靠近出口法則(ClosestOpen Location):將剛到達的商品指派到離出入口最近的空儲位上。
可與定位儲放策略、分類(隨機)儲放策略相配合的法則
(一) 以周轉率為基礎法則(Turnoverbased Location)
庫存周轉率=出貨量/ 平均庫存量
或:庫存周轉率=營業(yè)額 /平均庫存金額
空間周轉=一定時期進出貨總體積
空間周轉率=一定時期進出貨總體積/(該時期天數Ⅹ倉庫容積)
依據:空間分布圖,與熱銷性結合的“黃金——白銀——青銅”區(qū)分
其他分析方式;靈活運用
(二) 產品相關性(Correlation)法則
考慮物品相關性儲存的優(yōu)點:
1.減短提取路程,減少工作人員疲勞。
2.簡化清點工作。
產品同一性法則
指把同一物品儲放于同一保管位置的原則。
(三) 產品類似性法則
指將類似品比鄰保管的原則。
(四) 產品互補性(Complementary)法則
互補性高的物品也應存放于鄰近位置,以便缺貨時可迅速以另一物品替代。
(五) 產品兼容性(Compatibility)法則
兼容性低的產品絕不可放置一起,以免損害品質,如煙、香皂、茶便不可放在一起。
(六) 先進先出的法則
先進先出( FIFO:First In First Out )原則,一般適用于壽命周期短的商品,例如:感光紙、軟片、食品等。
以作為庫存管理之手段來考慮時,先進先出是必須的,但是若在
(1) 產品型式變更少,(2) 產品壽命周期長,(3) 保管時之減耗、破損等不易產生等情況時,則要考慮先進先出的管理費用及采用先進先出所得到之利益,將兩者之間的優(yōu)劣點比較后,再來決定是否要采用先進先出之原則。
另外,對于食品或易腐敗變味之貨品,此時應考慮的是先到期先出貨的原則;例如,進口貨柜貨物儲放配銷的情況,常會有先進貨的反而保存期限較晚過期,而后進貨的保存期限較短,快到過期日。所以,此時應以保存期限先到過期的貨品要先出庫,且在保存期限剩下2-3 個月的貨品應考慮退貨給原供應商或折扣處理,以免后續(xù)發(fā)生過期退貨或品質變質造成顧客抱怨,影響整個作業(yè)進行。
(七) 疊高的法則
疊高的原則,即是像堆積木般將物品疊高。
(八) 面對通道的法則
所謂面對通道法則,即是物品面對通路來保管,將可識別的標號、名稱讓作業(yè)員容易簡單地辨識。
(九) 產品尺寸法則
在倉庫布置時,要同時考慮物品單位大小及由于相同的一群物品所造成的整批形狀,以便能供應適當的空間滿足某一特需要。所以在儲存物品時,必須要有不同大小位置之變化,用以容納一切不同大小的物品和不同的容積。
此法則之優(yōu)點在于:物品儲存數量和位置適當,則撥發(fā)迅速,搬運工作及時間都能減少。
(十) 重量特性法則
所謂重量特性的原則,是按照物品重量的不同來決定儲放物品于保管場所不同的高低位置上。
一般而言,重物應保管于地面上或料架的下層位置,而重量輕之物品則保管于料架的上層位置;若是以人手進行搬運作業(yè)時,人之腰部以下的高度用于保管重物或大型物品,而腰部以上的高度則用來保管重量輕的物品或小型物品。
(十一) 產品特性(Characteristics)法則
物理特性、熱銷性、季節(jié)性等。